党课讲稿: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长城三篇

上传者:矮小@月饼
2022-01-15 09:52:21    共34页      55.00Kb
认领文档
手机打开
马上扫一扫
手机打开
随时查看

继续免费阅读全文
  不看了,直接下载
党课讲稿: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长城三篇.doc
文档介绍:
党课讲稿。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长城三篇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

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党课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

我的公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党课讲稿。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长城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课讲稿。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长城一篇今天,我们在代桥镇上党课。

近期,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



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忘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代桥镇这个地方虽然与长征相距甚远,但流传在这附近的故事也是我们应该传承的红色基因。

比如说,东边一个村子叫茶棚,解放前就是我党的一个地下工作交通站,地下党用茶棚作掩护,负责传递情报和护送人员、物资过境。

再远一点是扎扒集,就是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再杀出大别山过河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 讲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次战役,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年。

国民党军队倚仗装备精良、兵力较多的优势,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占领了延安。

此时有人断言。

蒋介石已经稳操胜券,共产党则像过早凋谢的黄花,开始枯萎了。

连莫斯科都认为撤离延安的决定是错误的。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

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了在大别山站稳脚跟,邓小平率总部坚持大别山根据地的斗争,刘伯承率战斗部队外线出击,牵制敌人,取得胜利后,两支部队在界首代桥的扎扒集渡河,1948年2月24日在临泉韦寨胜利会师。

我们学习。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这一段党史,就要学习他们。

勇于担当,甘做奉献。

的精神。

要想了解这种精神,就要首先了解千里跃进的背景。

有一段时间,历史虚无主义者是否定这次千里跃进的,理由是战役前,(千里跃进大别山总称为一个战役)刘邓方面部 队是解放军中最强的力量,最早可以打运动歼灭战的部队装备也是最好的,战役后,刘邓大军损失了全部重装备,部队从12万人锐减至7万人,事实上,强度汝河之后,部队就损失一半人了。

部队作战能力大不如前,成为了解放战争中唯一一支战力大幅下滑的野战军。

打淮海战役的时候,刘邓大军已经无法独立完成国民党部队的围歼任务。

从这些数字和事例看,这次战役是失败的。

但我们要放到解放战争的大背景下去看,才能真正体会。

勇于担当,甘做奉献。

这八个字的分量。

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后又转入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当时解放区十分艰苦,解放区的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人民群众的生活都极端困苦,彭德怀的部队饿着肚子打仗,连主帅彭老总也因为只有黑豆可吃弄得天天拉肚子。

粟裕说。

山东的水都被我们喝干了。



当时的根据地已经陷入困境,难以供养庞大的党政军人员,毛泽东是一个战略大师,他意识到,单纯的防御作战,就算暂时胜利了解放区经过反复的拉锯战,也被打烂了,以后也难以继续坚持,所以,为了总体的作战,必须变防御为进攻,从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打到国统区去,获得新的资源供给破坏国统区的战争潜力,减少对解放区的破坏。

这种情况下, 就有了。

刘邓。

、。

陈谢。

、。

陈粟。

三路大军南渡黄河,挺进中原,品字形展开战略进攻。

刘邓南下中原作战开始并没有想到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渡过黄河以后,刘邓大军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连续作战,取得大捷,歼敌9个半旅5.6万余人。

取得了初步战果。

刘邓就向中央打报告,准备就地休整两个月,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这时候,刘邓收到毛泽东一封绝密电报,毛泽东同志在电报中说陕北。

甚为困难。

,当时胡宗南25万人进攻延安,毛泽东率6800人离开延安,转战陕北,离开延安的第一天就被国民党飞机发现,乘坐的吉普车被炸,随后,毛泽东一直骑着大青马在陕北与敌人周旋形势十分危急。

如果中央坚持不住,被打散,陕北失守,胡宗南的25万大军就可以投入中原战场,局势将遭遇雪崩式崩坏。

意识到革命形势的困境,刘邓毫不犹豫答复中央,立刻南下,过三山四水,千里跃进大别山,转移敌人视线,为中央分忧。

事实上,他们确实做到了,敌人在中原地区有90个旅(国民党军军改,主力师都改成了旅),刘邓在大别山区牵制了敌人33个旅的兵力,有力的支援了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战斗。

刘邓作出的这一决定就是党性强的表现,没有考虑个人得失,团队得失,一切从党的意志、中央大局出发,以事业为重。

这就是这一决定的重大政治意义。

从这一点的对比来看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国民党军队为保存实力,为个人、小团体利益罔顾大义的例子太多了。

当时,刘邓也知道很难,千里跃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无根据地,无后方支持,无支援,孤军奋战,毛泽东在南下之初就已经预想到困难,付了代价,到了长江以后,站不住脚。

付了代价,在内围打转转,站不稳脚。

付了代价,站稳了脚。

可以说,对于千里跃进的困难,中央和刘邓都是有考虑的,但从大局出发,邓小平说。



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

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

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明知困难而为之,抛弃个人荣辱得失(刘伯承当时就是不败战神)全心全意为党的大业、为全局做出牺牲,这就是党性的体现,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品格。

我们学习。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这一段党史,就要学习他们。

勇往直前,不怕困难 。

的精神。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困难有多大?今天看是马后炮,但当时有几件事可以证明,一个是信心不足,所以有著名的。

不握手会议。

,邓小平召集会议,大家习惯上来握手,邓小平讲会议不握手,主要是纠正问题,指导工作。

要统一认识,正视困难。

千里跃进首先要经过。

黄泛区。

,在这里被称为。

又一次过草地。

,刘邓大军行军困难,不得不抛弃了所有的重装备。

走出黄泛区后,部队分三路纵队南下,时间就是一切,部队不停留,不休整,直插大别山。

刘邓的总部随中路军行动,关键一仗是强渡汝河,这里又和我们界首有了交集,中路军走的就是阜阳一线,刘邓命令张国华(喜马拉雅战神)率部队急行军赶到界首,抢占界首码头,部队顺...
内容来自快快文档网www.kknnh.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