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发扬斗争精神,逐梦伟大复兴

上传者:坚定就大白
2022-04-22 17:27:05    共27页      44.50Kb
认领文档
手机打开
马上扫一扫
手机打开
随时查看

继续免费阅读全文
  不看了,直接下载
党课讲稿:发扬斗争精神,逐梦伟大复兴.doc
文档介绍:
党课讲稿。

发扬斗争精神,逐梦伟大复兴讲稿是在讲课、报告或上课之前写的手稿。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

发扬斗争精神,逐梦伟大复兴供大家参考选择。

党课讲稿。

发扬斗争精神,逐梦伟大复兴一、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回顾历史,计划经济20年政府集中资源进行工业化建设,使得我国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建立了电力、化工、飞机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基础,但是,重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牺牲了农业、消费品工业和服务业,留下了九亿多张吃不饱饭的嘴。

当时的农村人口虽然占全国的82%,但是由于人民公社实行集体生产和近乎平均分配的政策,加上当时实行以粮为纲和统购统销,这样一来,农民压根就不想干。

所以,这20年间尽管化肥农药、农业机械、水利灌溉都在发展,但粮食年增量与人口年增长两持平,人均农产品供应毫无改变,2.5亿农民生活在年收入100元的贫困线下。

村里人不好过,城里人也好不 了多少,当时每人每月只有半斤到一斤的肉类供应,饭量大的,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

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实行。

低工资、多就业。

的政策,大家的工资都很低,1977年全国职工的人均月工资也只有48元,居民人均存款更低,只有19元。

在当时的情况下农村吃不饱,城市工资低,工业化的效果差,GDP还不到世界人均的五分之一,此时不改更待何时。

民以食为天,让人民吃饱成了摆在首位的问题。

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mdash。

&mdash。

就在这些农民按下手印的不久,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舆论准备。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福明为主要作者)。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全文刊登。

当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

1978年5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日报等全文转载。

邓小平、陈云等 对此文当即予以肯定和支持)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改变或推动历史的,往往是少数人,甚至是一个人。

邓小平当然是顺应了大势,但改革开放采取什么形式,走到什么程度,不同的领导者会有不同的选择。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什么叫解放思想?邓小平说:。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洞察,党中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改 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的一次伟大革命,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在这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以经济体系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快速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有效抵御了。

苏东剧变。

对我国的负面冲击,不断推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改革的春风在神州大地吹起,中国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各条战线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对内,搞活经济,勇于改革。

对外,靠拢美国,打开国门。

四十年间,谁都不能否认中国的进步。

这一切,都是邓小平开了一个好头。

万事开头难,接下来就是历史的惯性了。

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

许多地方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甚至翻了一番或两番。

希望的田野显现生机活力。

在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正在推进1979年6月25日,四川省宁江机床厂一则广告在人民日报刊发。

随后,积压的机床成为畅销产品。

开放大潮涌动。

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 区,成为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创举。

(1980年《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实践是孕育思想的土壤。

在这个历史时刻,怎样看待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继续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人们思考的重大问题。

在这个重要时刻,1982年9月1日,党的十二大召开,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

小康。

战略目标,改革开放由此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展现出光明前景。

这次大会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说。



这次代表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重大命题的明确提出,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重大问题,成为指引新时期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一些老同志在参加党的十二大时激动地说。



振兴中华,在此一举!。

)这次大会后,。

小康。

一词迅速传播开来。

大会提出到20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

提出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方针。

大会还通过了新党章。

一幅新时期社会主...
内容来自快快文档网www.kknnh.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