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员大决战观后感三篇

上传者:过时打画笔
2021-08-25 10:45:15    共10页      22.00Kb
认领文档
手机打开
马上扫一扫
手机打开
随时查看

继续免费阅读全文
  不看了,直接下载
关于团员大决战观后感三篇.doc
文档介绍:
关于团员大决战观后感三篇《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关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系列电影,分为《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大决战第二部。

淮海战役》、《大决战第三部。

平津战役》三部六集,《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和《大决战第二部。

淮海战役》分别于1991年上映,《大决战第三部。

平津战役》于1992年上映。

三部电影以宏伟逼真的气势再现了解放战争中三次决定性的伟大战役。

下面是共赢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团员大决战观后感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于团员大决战观后感一篇为了配合学校发出的热爱家乡、迎接国庆六十周年活动,我在暑假专门观看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mdash。

&mdash。

《大决战I&mdash。

&mdash。

辽沈战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mdash。

&mdash。

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

1948年辽沈战役锦州之战打响,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

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

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在这里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

这次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救兵,为辽沈战役的关键&mdash。

&mdash。

锦州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

战斗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约100米,共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从而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

锦州攻克之后,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起义,卫立煌逃走后,沈阳的守军投降,紧接着我们有攻克了营口。

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

这一战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

主席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



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

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又经过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 利!辽沈地区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国泰民安、生活幸福,我们相信英雄们鲜血不会白流,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关于团员大决战观后感二篇今天我们有幸观看了历史题材的电影&mdash。

&mdash。

《大决战第一部&mdash。

&mdash。

辽沈战役》,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令人震撼的塔山阻击战还有那些反映我党精神的种种细节。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这场战役打了52天,用三个半小时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属于经典之作尤其是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人物刻画。

从影片中,我感受到我党与国民党的种种不同,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还记得有这么一些场景,都反映出我军与国民党的最大不同。

我军战士为打仗而挖土豪时,老 百姓挑来了自家的木箱当挡板,一位大婶还将自己的头巾围在了一名小战士颈上。

毛主席和战友们调侃,一点架子都没有,特别是与同学谈天时,为人谦虚。

在战斗中,战士们奋勇搏击,哪怕年龄小,也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献出自己的生命,当坦克驶过战友的尸首时,他毅然决然的拔出了塞子,消失在他热爱的土地上,而在远处炊事员手中的猪肉炖粉条,他却连一口都来得及尝。

相对于我军,国民党则显得失去了民心,将自己摆在一个过高的位置上,又怎能和人民达成一致呢。

上下层之间的那份猜疑之心,不团结勾心斗角只能让让内部变得混乱,对于蒋介石,至始至终与卫立煌都没有达成共识,最后空降沈阳直接指挥,由主帅降为将军,以一人之智对多人之谋,焉能不败?就连他的美国参谋也说。

因为毛泽东没有专机,所以只有在家里等待捷报即可。

相比之下,毛泽东在面对林彪的反对意见上,选择以退为进,在不影响局势的程度上,加以引导来达到战略统一。

可见,在上下层关系中,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属,给予足够的尊重是多么的重要。

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这场战役我军歼敌47.2万人,也有无数革命先烈埋骨东北。

虽然是一场胜战,但却十分不易。

我们要始终记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学习他们的精神,走好以后的路。

关于团员大决战观后感三篇。

大决战。

三部曲是难能可贵的中国战争电影经典巨片,前主席江泽民同志题词的。

大决战。

气势恢弘.那雄伟的音乐,那壮阔的场面,使我仿佛回到了战争的时代,与革命领袖们同呼吸,共命运。

毛泽东、邓小平、刘伯承、陈毅&hellip。

&hellip。

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那一张张熟悉的脸.这次我们观看的事大决战第二部&mdash。

&mdash。

淮海战役。

影片的战斗场面也是比较真实的,画面有大场面,也有局部描写的小场面。

诸多领导人的描写也很细腻,连粟裕都有方言,显得影片更加的真实可信,好感度立刻提升了好多。

人物塑造丰满,这是影片成功与好看的关键。

看过是影片后,我们能记住一大批人物。

比如,谈笑间指挥千军万马的毛泽东、喜欢干预军队指挥的蒋介石,谦虚内敛的杜聿明、顾虑多多的林彪,性格直来直去的邱清泉、用兵大气的粟裕,等等等。

看着这些人物,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记得的不只是这些人没有生命的名字,而是一个个活灵活现般的鲜活人物。

这一方面,就使得电影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 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我方兵力60万,敌方兵力80万,看似敌强我弱,但是我方由543万支前民工,担负了各种战争物资的运输和伤员救助转运工作,为我方连续作战提供了保障是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反观敌方,虽有80万兵力,其中后勤保障部队都计算在内,没有其他的支援力量,其实际作战力量也就在50%以内,而我方因为有了人民的支援,作战能力成倍提高,这敌消我长的结果,就成了120万对40万,战役结果也就成了必然。

敌众我寡,实力悬殊,但这在智慧与勇气面前却算不了什么。

这不和我们的人生经历是一样的吗?面对那些。

不可战胜。

的困难,有些人唯唯诺诺,心甘情愿,奴颜婢膝地跪倒在困难下。

可真正的勇者却先冷静地想出办法,再勇敢...
内容来自快快文档网www.kknnh.com转载请标明出处